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三百七十六章 初见文祥 (第3/3页)
,这么早将鲲宇叫起来。鲲宇想是还未用早膳?不妨也吃几个。他说着,又拈起一个香团,吃了起来。 林义哲明白文祥的心意,心中感动,加上他肚子也的确有些饿了,便也取过香团吃了起来。 二人几个香团下肚。都感觉不那么拘谨了,室内的气氛也变得轻松了许多。 虽然知道林义哲送给自己这两本书的用意,但文祥并没有马上切入正题,而是和林义哲闲聊了起来。 鲲宇学贯中西,对书画一道,想来亦是精通。文祥指了指那幅挂于中堂之上的无名水墨山水图。笑着问道,鲲宇适才看过此画,觉得如何? 回中堂,此画运笔雄健流畅,力透纸背,得天地之神韵,且意境深远。非大家不能为此画也。林义哲答道。 此画未有署名款识,鲲宇可识得,是出自谁家之手?文祥接着问道。 依晚辈来看,此画之作者,便是中堂大人您。林义哲一边微笑着回答,一边仔细的观察着文祥的脸上表情。 刚才在看这幅画的时候,他已隐约猜到了这幅画的作者是谁。 噢?你怎么能看出来,是我画的?文祥听了林义哲的回答,既没有承认,也没有否认。只是笑呵呵的反问了一句。 此画描绘的,乃是贤士yu归隐山林之意。林义哲道,画中远处,桃源胜境已然在望,而贤士立于桥上遥望。却似有怅然之意。晚辈冒昧揣测,此画与中堂心境暗合,是以认为,此画乃是中堂亲笔。 你说的一点不差,此画确是为我所画。文祥叹息了一声,yu归隐山林久矣,而终不可得也…… 林义哲听出文祥话中的悲凉之意,蓦然体会到了此时文祥的心境。 是啊!如今国事艰危,作为洋务运动的领袖之一,文祥一面要艰难的从高层推动着这个古老帝国前进,一面还要时刻应对保守势力的干扰和阻挠,可以说心力交瘁;深受儒家传统文化熏陶的他,和中国许许多多的文人一样,希望能过上归隐泉林的隐士理想生活,但国家处于危难之中,又怎能容得他就此息肩? 其实以文祥的身份和地位,想要追求这样的生活并不难,但如果象他这样的人都去归隐了,那么国事将付诸何人? 中堂言重了,待到国家自强之日,四海清平之时,中堂方可归隐泉林。而今却万万不可存此念。林义哲诚恳地说道,国家不可一日无中堂。 呵呵,我的心事,你看得倒是清楚。文祥笑了笑,目光落在了盒子里两本书旁边的那几枚大铜钱一般的物件上。 此是何物?文祥拿起一枚来,放到手中仔细的看了起来。 文祥手中的这枚物件呈四圆瓣形,上面錾刻着溪水枯松的图案,并镏以金银,背面的图案则是松树上立着一只鹳鸟,在中间三角细缝的旁边,则刻有一行怪异的小字。 此乃是倭人长刀的护手,皆以精铜制成,饰以金银,很是雅致。林义哲答道,此次闽台之役,击杀之倭兵中,武士甚多,其佩刀多在战斗之中为我军击断,这些护手,便是从折断之倭刀上取下,晚辈特取了几枚精美的,献于中堂,以为文房镇纸之用。 原来如此,我说怎么看着这物事这等眼熟。文祥把玩着手中的日本刀护手,想象着战斗的剧烈,不由得心惊不已。 此次驱除倭寇,你的功劳不小。皇上已然封你一等男爵,足见器重。文祥说道,仗虽然是咱们打赢了,但事情现在还没有完。昨日总署得报,日本辅臣大久保利通已然来京,要与我国和谈。士林闻之大哗,皆不yu与其和谈,yu要朝廷兴兵攻其本土,并有多人举荐你为先锋,你如何看? 回中堂,晚辈以为,此时言战者,皆是误国害民之论,该当斩首。林义哲听得心头火起,立刻回答道。 噢?你的意思是说,现下我大清已然无力同日本再战了么?文祥扬了扬长长的眉毛,问道。 回中堂,我之水师尚能一战,而陆师则难以为力。林义哲答道,且此时西北正用兵之际,俄人又虎视眈眈,现下若要全力征日,稍有蹉跌,大局便不可收拾。 你说的是。这些个无知书生,只会空发议论,罔顾大局,若是从此辈之言,则国亡无日矣!文祥叹息道。 关于和谈一项,朝中大臣又不明实在情形,莫衷一是,鲲宇出使过西洋,又学贯中西,了解中外情形,此次又身当前线,亲手歼敌,对日本的情形,没有比你更熟悉的了,是以我想问问你,这和谈,该当如何入手?最终如何收场? 回中堂,日本窥伺中国久矣,此次仅凭铁甲舰二艘,竟敢悍然兴兵入寇,幸皇天护佑,海陆将士用命,得以败之。日人素来狡诈凶狠,不知礼义,只信强力,如不借此机会,大力削弱其势,日后定为中国之大患。林义哲答道。。。) 安卓客户端上线 下载地址: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