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百五十八章 绑了 (第2/3页)
可以成行?前议带生徒、工匠前往学习造驶,能及时一并筹办否?文相急欲购办守口小铁船,属赫德由电信问价。据云,每船连炮,在英厂定造,约价十余万及二十数万不等。拟令赫税司来津会议,如有成局,容再奉闻。……刘兰洲宦浙有声,家兄亟称其贤,仆未曾见过,果如君所言,其罪不容诛,当执送朝廷,严厉法办,以慰军民之心。……唐俊侯书来,所部弁勇为瘴疠所侵,物故甚多。求于炮台工竣后内渡,仆嘱其须随节钺为进止。该军转运粮饷、军火,乞常派一船往来沪、扬,以通气脉为幸。台端何日回厂?仍向东瀛否?” “太后垂帘,厉精图政。目前觊幸太平,知念附及。” ※※※※※※※※※※※※※※※※※※※※※ 日本,东京,皇宫,觐见厅。 此时的觐见厅中,除了明治天皇和伊藤博文,以及几名侍武官之外,便再无别人了。 “那么,同清国议和的事,就全拜托伊藤卿了!”明治天皇看着坐在面前的伊藤博文。用沙哑的声音说道,头微微向下一点。 “请陛下放心!臣绝不辜负圣恩!”伊藤博文一边坐着向明治天皇躬身施以重礼,一边大声的回答道。 “山县卿已经辞去职务,伊藤卿以为,何人接替为好?”明治天皇问道。 “山县君在帝**队中的威望。无人可以替代。”伊藤博文说道。“短时间内找不到合适的人选,他的职位,就先空着吧!帝**队的军心至关重要,没有一个能力可堪托付的人在山县君的职位上,实在无法让人安心。” “你觉得西乡卿如何?伊藤卿?”明治天皇问道。 “西乡卿是个合适的人选,但现在出山的话,恐怕会引起清国政府的不满,不利于和谈的进行。”伊藤博文说道,“因为这一次征台军的统帅,可是他的弟弟啊!” “那好吧!”明治天皇叹了口气。点了点头。 结束了觐见,伊藤博文快步出宫,赫然发现,西园寺公望正在门口处等候他。 西园寺公望听到脚步声,猛地抬头,看见了伊藤博文一副从容淡定的样子,心中不安的感觉稍稍平息。 “陛下同意了?”西园寺公望问道。 伊藤博文长长的透了一口气,看了一眼满目都是企盼之色的西园寺公望,说道:“陛下已经同意对清国做出重大让步,至于山县君的职位,我这里已经有了一个更好的人选。” “谁?”西园寺公望几乎是下意识的追问道。 “生死何疑天赋与,愿留魂魄护皇城。”伊藤博文答道。 “西乡君?”西园寺公望愣了一下,叹道,“阁下,难怪有人说,山县君辞职后,从此开始便是伊藤的时代了。今日一闻,果然是名不虚传。” “陶庵,你莫要捧我了。”,伊藤博文微微一笑,旋即面色一冷,已是敛去了笑容,他随即道:“我若再乎是谁的时代,便不会想到西乡君了。” 听了伊藤博文的回答,西园寺公望又是一愣。 伊藤博文上前来到西园寺公望的身边,和他缓缓地并肩而行。 “陶庵,我这一次,忍辱负重要求同清国和谈,为的是什么吗?……”伊藤博文说着,眼中闪过一丝难言的落寞之色。 “为了什么?”西园寺公望停住了脚步,问道。 伊藤博文猛地转身,目光凛冽的望向西园寺公望,口气一下子冷得象凝霜寒冰:“为的,是帝国的民气!” “民气?”,西园寺公望微微一怔,脸上也露出了若有所思的神情。 “正是民气!”,伊藤博文嘴角突然浮现了个古怪的笑意,“陶庵,你这次从横滨过来东京,是坐火车来的吧?” “自然是走铁路,不然还坐马车么?”西园寺公望打趣道。 “嗯。”伊藤博文微微颔首,继续问道:“这条铁路便是当年我在大藏省任少辅时与大隈重信君商议,靠从英国借来的贷款修筑的。” “自然记得。”,西园寺公望嘴角扬起了一丝笑意——当年大隈重信与伊藤博文合谋贷款修东京-横滨铁路时,可谓是举国汹汹,各路人马纷纷将借债筑路的大隈重信与伊藤博文斥之为卖国求荣的“国贼”,甚至还有宣称伊藤博文筑路是为了方到横滨与情妇的流言传出…… “比起明治初年,国民对铁路等西洋事务早已是见怪不怪了。”伊藤博文略显自得的一笑,但笑意却也只是一闪即逝,“但若要真正树立起争雄世界之心,帝国的民众们还差得太远。” 他负手继续向前踱着步,声音慢慢低了下来。目光也有些愤郁:“山县那天是个什么样子,你也看到了——” “那是因为,日本跟在中国背后学习的时间太久了啊……”西园寺公望发出了一声悠悠的叹息,一时无语。 “是啊。”伊藤博文轻轻点头。“我国与清国交锋,本来就是以小搏大。虽说未必是以弱搏强。而一朝与俄国交锋,便当真是以狼搏熊,而且没有半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