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二百九十章 雄主亦有难断时 (第2/3页)
,那就是坚持自己原来的意见,坚决反对“征台”! “那么说,伊藤卿是坚决反对的了?”明治天皇叹了口气,说道。 “臣是坚决反对这样的冒险行动,但是,这只是臣一个人的意见,陛下还应该多多听取众臣的意见才是。”伊藤博文觉察出了明治天皇心中也和自己一样纠结,说道,“陛下您正在带领帝国前进,万万不可偏听偏信,只听从一两个人的意见而做出决断。” “朕明白了。谢谢,伊藤卿。”明治天皇看着唯唯而立的伊藤博文,用不大的声音说道。 他明白,伊藤博文已经猜到了自己的心意,但他还是表示了反对,主要的目的,是为了提醒自己。巨大的机会下面,潜藏着的巨大风险。 而他刚才说出的最后一句话,则是担心自己过于依赖于他,而丧失一个伟大的帝王应有的判断力! 只有最关心自己、爱护自己的人,才会对自己说这样的话! 听到天皇这一句真情流露的话,伊藤博文的心里也是阵阵暖流涌动。 “陛下保重圣体,多多休息吧!臣告退。”伊藤博文道。 明治天皇微微颔首,伊藤博文鞠躬告退而去。 明治天皇目送着伊藤博文的背影消失,默默的转身。取过林义哲的画像,看了起来。 不知过了多久,侍武官进来通报:“陛下,大久保内务卿求见。” “要他进来吧。”明治天皇点了点头,侍武官离去。明治天皇收起林义哲的画像,重新进入到帷幕当中坐好。 不一会儿,内务卿大久保利通快步走了进来。 看到大久保利通进入大殿,明治天皇没有象接见伊藤博文那样的起身出了帷幕相迎,而是就坐在宝座上,任凭帷幕内的黑暗遮挡住自己的脸庞。 尽管帷幕不大,但却能让他在面对大久保利通时。有一种难言的安全感。 对于一向铁腕的大久保利通,明治天皇的心里,一直存有一种本能的畏惧感,是以他在和大久保利通交谈时。绝对不会象和伊藤博文那样的闲适和从容。 大久保利通1830年9月26日出生在萨摩藩鹿儿岛下家治屋町的一个城下武士家庭,大久保利通少年得志,17岁时便被任命为藩记录所的助理。但在他19岁那年,萨摩藩因藩主继位人选问题发生“由罗骚乱”。其父大久保利通利世支持的开明的岛津齐彬一派失势。在父亲受株连被流放鬼界岛之后,身受免官和幽禁双重处分的年轻的大久保利通。独力承担起了供养母亲和三个妹妹的生活重担。 但大久保利通并未就此消沉,对国家命运和政治的共同关心,逐渐把他和同乡西乡隆盛、吉井友实、伊地知正治等人聚集在一起。当时的日本已得知中国在鸦片战争中失败的消息,如何使日本免蹈中国的覆辙成了每个关心国家命运的日本人必须思考的问题。大久保利通等40余人结成的政治团体“精忠组”,经常聚会讨论天下大事,以期有朝一日在藩内东山再起。 机会终于来了。岛津齐彬在幕府老中阿部正弘的支持下,终于当上藩主,大久保利通官复原职,时值1853年6月,已是佩里叩关要求日本开国的前夜。岛津齐彬在藩内施行开明政治,而佩里叩关造成的幕府危机又增大了各藩的发言权,身为雄藩藩主的岛津齐彬自然不甘寂寞,经常活跃在中央政局的前台。大久保利通积极协助岛津齐彬,才华日益显露,官职也由藩记录所书记,升为步兵监督,政治经验日渐丰富。 然而好景不长,保守的井伊直弼代替病死的阿部正弘成为幕府大老之后,兴“安政大狱”,许多爱国志士惨遭屠杀。岛津齐彬恰在此时病死,井伊任命岛津齐彬之弟岛津久光之子岛津忠义为萨摩藩主,保守派开始在藩内抬头。大久保利通决心在真正的实权人物岛津久光身上下功夫,以图扭转不利局面。他发现岛津久光爱下围棋,便苦练棋艺,以便交流。听说岛津久光想看《古史传》,他便设法弄到多达28册的《古史传》分册借给岛津久光,并乘机在书中夹带纸条以让岛津久光明白自己对形势的见解。功夫不负苦心人,岛津久光终于逐渐疏远保守派,开始重用大久保利通,“精忠组”也获得了合法地位。 尽管萨摩藩和幕府都在策划让幕府和朝廷合作以对付外来危机的“公武合体”运动,1862年同大久保利通一起率藩兵一千人进京,向朝廷施加压力。这样的军事行动在德川幕府时代尚属首次。 就在大久保利通积极推进公武合体运动之时,早年的“精忠组”同志有马新七等人因早已投入更加激进的尊王攘夷运动,正在策划乘岛津久光进京之际袭击佐幕派公卿。大久保利通为达到自己的目的,在派人劝说无效后,断然派兵杀死有马新七等人,是为“寺田屋事件”。此事件造成公武合体派和尊王攘夷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