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导演时代_第225章票房、统治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25章票房、统治 (第2/4页)

的负面评论。

    “《人在囧途》看的我尴尬癌都出来了,一路上那些剧情太生硬了,大把车的售票员会大过年的一晚上满世界找一个钱包的失主?我掉过好几次钱包吗,怎么就一次都没有遇到。”

    “这哪里是《人在囧途》啊,那个售票员,还有那个骗子女老师,太假了,简直就是《我在回家的路上遇到了感动中华十大人物》。”

    “顶一个,我早就想说了,就是看到那么多人无脑夸,怕说实话挨喷,这拍的什么玩意啊!”

    “这片子简直毁三观,徐征那种唯利是图的商人,又出轨,最后竟然会有好结果,这难道是洗白有钱人的嘛?”

    “还有王保墙那个角色,以前我真是喜欢憨憨的保墙,但是牛耿这个角色真是恶心到我了,又傻又愣就算了,还那么自以为是,在船上看见人钱包里的照片就抢过去看还把照片拿出来楞是不给。

    还有中了奖以后坚持要开车那段,不会开瞎开,出了事徐征不让开还开,然后还怪徐征说我不让你说话你非要说话,坚持自己没睡着,看的我心烦死真想一巴掌扇过去最烦这样的人了。”

    ......

    突然冒出来的大量负面评价,让正在路演的徐征有些始料不及。

    作为演员,他碰到过很多突发状况,但是作为导演,这还是头一遭。

    路演的时候,也不乏观众问到这些话题,徐征也只能一本正经地解释,这些情节为什么要这么设计,还有人物形象的问题。

    原本的好心情一下子就不那么好了,尤其是媒体和各种节目,让他应付的艰难。

    初四初五的票房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两天只拿到2960万。

    虽然没降,但是这个时候,还没到最后两天假日,票房不涨就是失败。

    远在洪州的李谦也接到了徐征的电话,叮嘱一番之后,也不免暗自摇头。

    到底是没有经验,面对这种明显是有组织的抹黑,讲道理有个屁用。

    讲道理,有时候就是最没用的话。

    又给杜洋打了个电话,这两天他们也是放松了宣传,本身就过年了,而且电影口碑大好,没有紧张起来。

    不过李谦也没有着急,他正和邓朝他们聚会呢,前年邓朝和孙丽领证了,还没办婚礼,大家一起吃个饭庆祝一下。

    宴席散去,李谦回到家才打开电脑。

    负面评价还不少,毕竟光羡、伯纳、华阳都参与了今年的春节市场争夺。

    但是也不算太严重,毕竟电影口碑本身一片大好。

    大致看了看,基本上都集中在电影剧情那些太假了的配角上面。

    还有攻击李成功、牛耿这个两个角色的,咋看之下还挺有道理的。

    李成功就是一个通过这一段囧途,完成救赎的人,本身就不是什么好鸟。

    牛耿呢,其实很多行为吧,站在李成功的角度来看,这人还真讨厌。

    摆事实讲道理的话,可以说李成功并没有那么坏,开始王保墙问路,也指了正确的方向,那句2b的嘲讽他也是等王保墙走了之后的,而且这个2b,正常人都会觉得好笑。

    火车上发现自己的票是假票之后,也主动把位置让给了牛耿。

    牛耿作为一个打工仔,没见过世面,他的思维方式和城里人就不一样,很随意,所以才会那么任性。

    王保墙本身讨喜,就弱化这种任性,和李谦记忆里的《泰囧》里那个小舅子就是很好的对比。

    但是说这种话没意义,说一遍就够了。

    又看了一下,微博上有个知名影评人一条影评倒是听热门的。

    “一个由一群华国演员演出的像是发生在华国的科幻故事。”

    什么叫像是在发生在华国的科幻故事。

    喜剧还跟科幻扯上边了。

    看下内容。

    “整部电影像是一个科幻故事,在一个貌似华国的地方发生了一系列匪夷所思的事情。这个故事里,小三是不闹的,老婆是不介意丈夫不忠的,老师是肯为学生上街乞讨的,售票员是可以为了找钱包的失主跑遍所有旅馆的,农民被撞了之后是不要钱的……

    我相信这里的每一个事件在国内都是可能发生的,但是却被徐征生搬硬套给凑在了一起,作为一部电影,我建议本片的名字可以改成《感动中华2010精华合集》。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